长歌叹 > 历史军事 > 九五至尊 > 第1417章 格物大道

第1417章 格物大道(1 / 2)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格物大道

朝堂内。

大臣们都是大拍马屁,歌功颂德,看似吹捧儒圣,其实是吹捧皇上。

毕竟,没有皇上对儒圣遗篇的注释。

这篇《格物致知篇》,实在是太过晦涩艰深,甚至可以说是狗屁不通!

正是因为皇上,才将儒圣遗篇提升了好几个高度。

皇上实在是高明,不愧是儒门新圣。

如若秦昊不是一国之君,也必定是惊世大儒。

仅凭这篇批注,就足以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秦昊坐在龙椅上,对着众人的吹捧,泰然受之,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

因为,在他看来,《格物致知篇》配得上这个称号。

当然,并不是说四书五经不好。

四书五经再好,也是两千年前的典籍了。

神州大地,人才辈出。

两千年来,有多少才华惊艳之辈,一直研究四书五经,从其中挖掘出极其高深的政治学和道德伦理。

问题是。

儒门兴盛了两千多年,四书五经里的东西,早已被大儒们研究透彻。

剩下的,也只有拾人牙慧,老生常谈。

许多年轻读书人,对这些陈旧腐朽的大道理,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比如卢班。

论天资和聪慧的程度,他甚至还在诸葛云之上。

毕竟,诸葛云是恩科状元。

而且,那时候大夏式微,权臣当道,朝堂纷乱。

参加恩科考试的人数并不是太多。

卢班却不同。

他参加的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而且那年参加考试的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卢班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却击败了无数远比他年长的有学之士,拔得头筹,稳居状元之位。

他的天资之高,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不吃都不行。

然而,卢班天资这么高,最讨厌的是什么?

就是读书!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卢班都不愿意读。

墨门的机关术,千年来被儒门污蔑为奇技婬巧,为人不耻。

可是,卢班却看的津津有味。

唯独四书五经,卢班是一句话都看不进去,甚至极为痛恨。

若不是秦昊改革科举,加入算学,卢班这才有机会施展才华,考上状元,入朝为官。

否则。

卢班这一生,必定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落寞下场。

而大夏,也会损失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才。

说白了。

不是儒门不行,儒家的道理不行。

单纯是因为四书五经这些所谓国学,太陈腐,太落伍了!

不过《格物致知篇》却让陈腐没落的儒学,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毕竟,这篇文章里的东西,都是西方历史的大哲们,呕心沥血,穷极一生才总结出来的。

甚至每一句话,都是一门学问。

如果能深挖下去,那么每一门学问,都是博大精深,往深了研究,简直无穷无尽!

若是天下读书人,都学会格物致知之法,打开了寻道的大门。

那么,白莲教这种乱七八糟的邪教,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不仅如此。

秦昊其实早就想攀科技树,提升大夏的生产力。

毕竟,生产力是国家的基石。

不提升生产力,一切政策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但是,想要攀科技树,大夏最需要的是什么?

人才!

秦昊为什么要不遗余力,花那么多钱,去兴办官学,实行三年义务教育。

就是为了培养人才。

不需要多少年,等到这些人才成长起来,各个领域都会全面开花!

到时候,不仅仅是神州大地坚如磐石,百姓们安居乐意。

秦昊还可以率领着庞大的无敌舰队,去征服世界每一个角落!

到时候,大夏将会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秦昊深吸一口气,让心绪平稳下来,目光望着朝堂诸公,开口道:“诸位爱卿,既然大家都认为《格物致知篇》极好,足以列为五书五经,成为儒门经典。”

“这么好的东西,自然不能蒙尘,否则便是暴殄天物,是大夏的罪人!”

“朕打算,将此学推广到天下!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来学习格物致知,参悟这天地大道,造福黎民百姓!”

“大家都说说看,应当怎么做?”

王孝儒一听,顿时双目放光,开口道:“皇上,推广格物学,这个简单。”

“只要下令,让天下书院,学塾都教格物学,并且列入科举。”

秦昊淡淡道:“爱卿所言极是。但是,谁来教学生格物学呢?”

王孝儒早有准备,应道:“自然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了!可以派遣大学士到各地监督书院,传授格物大道。”

文武百官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大夏的翰林院,其实就是朝廷的供奉机构。

专门来安置文学、书画、茶道、弈棋的人才,供皇上游宴娱乐之用。

虽然大学士有官阶

最新小说: 隋唐小纨绔 悍明 武布中华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超时空史记 舍弟诸葛亮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